醫師介紹

:::

內科系統部門醫師總覽

科室總覽

目前搜尋條件:內科系統部門

林剛旭 Kang-Hsu Lin

腦中風暨神經重症科主任
林剛旭醫師自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於台北榮總接受訓練,2002 年取得神經專科醫師資格。2006 年取得部定講師資格。2007 年起於本院服務,專責照顧神經科加護病房病患,並自 2009 年起擔任腦中風暨神經重症加護病房主任。除神經重症病患的照顧外,林醫師亦擅長於頭痛疾病之診斷及治療。

郭育呈 Yuh-Cherng Guo

神經免疫暨基因疾病科主任
郭育呈醫師畢業於高醫,之後於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接受神經專科訓練。擅長於神經肌肉疾病、多發性硬化症、視神經脊髓炎、重症肌無力等周邊及神經免疫疾病,另外亦專精於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小腦萎縮、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人)等罕見疾病的臨床、電生理、神經肌肉病理切片和基因診斷。郭育呈醫師曾擔任台灣神經學學會神經肌病組委員,現任神經部神經檢查室主任,近來對神經免疫相關之腦炎及癲癇的診斷及治療多所著墨。

許宗蔚 Tzung-Wei Shiu

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
許宗蔚醫師專長為兒童青少年心智與心理健康、精神疾患。許醫師負笈英國五年進修心理治療,為國內少數理論實務經驗兼具之專家。許醫師診療服務項目包括門診,日間留院及各種治療團體,服務年齡層由學齡前及學齡兒童,至青少年。舉凡嬰幼兒初期面臨的動作、語言、認知或社會化發展問題(例如自閉症),到青少年期可能會發生的任何心理困擾、學習困難或行為情緒障礙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睡眠障礙)。

吳博倫 Po-Lun Wu

一般精神科主任
吳博倫醫師專精於焦慮症、強迫症及衝動控制範疇疾患之診治,包括從事相關範疇之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新興療法研究。吳醫師是國內少有精專的醫師能提供罹患強迫症的患者多面向評估及服務,以及對難治型強迫症進行研究性治療。吳醫師亦投入照會精神醫學之服務、教學,及訓練;包括腫瘤心理學、器官移植、兒童罕見疾病及自殺防治等之評估服務。吳醫師亦提供對精神官能症患者可行之心理諮商。

廖俊惠 Chun-Hui Liao

精神醫學部部主任、老年精神科主任
廖醫師除精神醫學外,也有內科臨床經驗,並有多年照顧一般精神疾病病人經驗,同時也涉及心理治療、藥物成癮治療及自律神經失調評估處理,同時也參與老人團隊醫療協助處理失智症、憂鬱及焦慮症。

黃于真 Yu-Jhen Huang

主治醫師
黃于真醫師專長為一般精神醫學,憂鬱症、雙極性情感性疾患、思覺失調症、焦慮疾患、失智症以及社區復健精神醫學的診治。

張倍禎 Pei-Chen Chang

兒童精神科主任
張倍禎醫師專精於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與營養醫學的研究,尤其是omega-3脂肪酸在兒童青少年ADHD與憂鬱症的研究。張醫師目前受聘為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訪問學者,並主持多項跨國研究和獲得多年國科會計畫的支持。張醫師的專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飲食疾患,自閉症,兒童青少年憂鬱症。張醫師的臨床與研究表現獲得國內外的研究肯定: 國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IACAPAP)DJCP & HRRS研究獎,世界精神醫學會(WPA)年輕精神科醫師研究獎,世界生物醫精神醫學會聯盟(WFSBP)年輕研究學者獎,英國精神藥理學會(BAP)年輕臨床研究者獎,國際脂肪酸研究學會(ISSFAL)年輕研究學者獎,台灣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陳映雪 Ying-Sheue Chen

兼任顧問級主治醫師
發展遲緩兒童的診斷與早期療育: 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泛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妥瑞氏症。 兒童與青少年情緒困擾與行為障礙的診斷與治療:包括焦慮症、懼學症、強迫症、社交焦慮症、憂鬱症、創傷壓力後症、對立違抗症。 青少年精神病之診斷與治療:包括思覺失調症、情感性疾患(俗稱躁鬱症)。 父母教養與親子困擾之治療與輔導。

鄭若瑟 Joseph Jror-Serk Cheng

社區精神科顧問主治醫師
鄭若瑟醫師專長於精神病復健,創傷壓力症及憂鬱症之治療。鄭醫師於1990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臨床研習精神病社區復健,是開創台灣社區復健模式領導與倡導者之一。921大地震之後,鄭醫師在南投推動災難心理復健與自殺防治工作,並應邀每年至日本心理創傷研究中心之國際研習課程擔任講師多年。在擔任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期間,鄭醫師聯合十多個團體成立「三好聯盟」(好名、好康、好生活),成功推動精神分裂症改名,於2014年5月獲衛福部同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同時倡導「康復導向」之精神醫療復健體系。近年來投入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在家庭、校園、醫療之推廣,增進同理心以改善家庭、親子、師生、醫病關係。

鄭婉汝 Wan-Ju Cheng

成癮暨精神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主治醫師
主治睡眠障礙、職業壓力、菸酒藥癮、強迫症、恐慌症、自律神經失調。具有睡眠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及職業臨廠服務醫師資格。曾接受精神分析式之心理治療訓練,可提供精神官能症在藥物治療之外的選擇。臨床服務與科學研究表現俱佳,於 2007 年獲台北市聯合醫院最佳醫師獎,2015年獲台灣大學傑出畢業生獎,2018年獲中國附醫優良醫師獎及教學優良獎。分別於2018年及2019年獲美國酒精與酒癮國家研究院與芬蘭科學院合作研究獎助,並於2019年獲台灣成癮科學會年輕研究者獎。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