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晏年

進擊心臟血管系 心聲大不同!

林晏年》調整生活習慣「心」事就變少!

2019/2/14


林晏年醫師獲選為本院優良主治醫師與教學醫師,專長於心臟血管各種類型疾病以及急重症照護。

在心律失常治療,除一般性心室上心律不整電燒外,更結合 3D 立體定位,用微創心導管燒灼或冷凍技術,控制心房顫動、心房撲動、以及心室頻脈。在植入性心臟電子裝置,包括心臟節律器、去顫器、以及雙心室再同步調律器皆有相當經驗。

關於冠狀動脈治療,林醫師著重於一般性的冠狀動脈氣球擴張及血管支架置放術。心臟影像部分,林醫師每週固定施行一般超音波、食道超音波以及負荷式超音波。

此外林醫師也參與主動脈瓣膜心導管置換術、左心耳關閉術、葉克膜經中膈左心減壓術、心臟移植照護以及心臟猝死緊急醫療,並在國際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優良醫師│守護心臟的擺渡人】

性格俏皮的林晏年醫師聊起本科日常,笑說心臟內科醫生就像房屋建築工,有分水工、電工、木工等等,有人專長通水管(註1)維護管線,有人則忙著幫心臟整電以及裝電池,自己則是各領域皆有涉入,近年來以電工(心律手術)為主要臨床業務。 

原本想走外科的林醫師,因愛好探究內科病理機轉以及喜歡抽絲剝繭投入研究,為了兼顧兩者,乾脆選擇具有外科性質的心臟血管系,就這樣一路歷練到主治醫師,七年來也傾聽不少人心聲,當起心臟與你我之間的擺渡人。

貼心的林醫生,常把病友當家人的他,往往在提供醫療訊息時,會以對方立場去思考來解說讓病友清楚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並知道下一步的治療計畫,化解病友們的擔憂!還獲選本院的優良主治醫生和教學醫生呢!

心臟內科門診主要病人有三類,因媒體上常見心肌梗塞的消息,大眾對此疾病較有印象,所以當胸悶、胸痛時,就會尋求協助;第二類是心悸、心律不整、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再者是呼吸困難、心臟衰竭的病人。

註1: 文中的水管,代表心導管手術

 

 

【穩定心節奏│摸個脈搏,自我先記錄】

文明病,簡單形容是種生活病,其心血管疾病(CVD)人口數也隨之節節上升,構成另類全球化現象,尤其台灣人在生活型態、工作壓力和飲食文化影響之下,造成疾病年輕化趨勢大幅攀升。

林醫師指出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往往重心都放在事業上面,而忽略了自身的健康。為了讓自己能夠有好的表現,除了壓力繁重外,經常性日夜顛倒、睡眠品質不佳,使用物質提神,再加上抽菸喝酒,參加應酬,飲食不忌等,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很多心血管因子,將自己推向了心血管的高風險族群。
   
心血管疾病除了眾所皆知的心肌梗塞,心律不整也很常見,包括心臟早期收縮,心房顫動等等,不僅可以引發心臟功能不良,甚至會導致缺血性中風,帶給自己以及家人沉重負擔。國人應當在工作之餘,回頭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千萬別以為注意身體是否健康很困難,只是一個簡單的小動作、小習慣,就可以幫助你的「心事」。

「那心臟平常怎樣算正常跳動呢? 」最簡單就是自己摸摸脈搏,醫生表示。

心臟血管系 林晏年醫師

摸脈搏是最簡單檢查自己的方式,在每個人大拇指側,從手掌滑到手腕,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再往下滑會掉到一個凹窩,在這裡我們可以摸到自己的脈搏。每個人的脈搏基本上是規則的,不快也不慢,一分鐘約五六十下到一百下。

當然隨著科技的發達,亦可使用不同電子產品、以及相關附屬APP(軟體)或日常生活配戴貼布型產品,再到醫院與醫師討論紀錄的結果,這都是了解自己心跳是否健康的方式。倘若發現心跳非常快速、緩慢、或是混亂,那就要趕快找醫生檢查。

「哪種心跳感? 要找醫生呢…. 」如何釐清是正常跳動,還是心病了?

心臟血管系 林晏年醫師

人的心跳正常是平穩的、規則的,速度不會忽快忽慢,但是隨著身體的情緒緊張舒緩、內分泌的調節以及外在的刺激,會有快慢的波動反應。

只要心跳與平常不同,我們就容易感受到心跳感,又稱之為心悸;心悸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暗示著身體出了毛病。因此,倘若沒來由地出現以下的情形,就建議要到心臟科諮詢。

  1. 心跳相較自己平常心跳突然異常的慢或異常的快
  2. 持續強烈的心跳感
  3. 不規則的心跳感或是脈動感 

身體的反應往往與當時的環境息息相關,也可能會有一些伴隨的症狀,林醫師提醒大家可以同時注意自己是甚麼狀況下發生異常心跳感的,有沒有合併頭暈、胸悶、胸痛、四隻手麻等等相關症狀,提供給醫師作為病情剖析的參考!

 
下一頁看更多:季節轉換下的心臟負擔,如何讓心跳不超速...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