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3/5/23

坐月子 中醫飲食宜忌

廣義的「月子」,通常是指生產後 1 至 3 個月,古書即有「彌月為期,百日為度」的說法。根據現代醫學所描述,生產者從胎盤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復舊貌,約需六至八周的時間,因此現在所指的「月子」,約為 42 至 56 天。在這段期間,產婦需要適當地休息調養,以期恢復至未生產前的身心狀況,俗稱「坐月子」。另有「做月子」一詞,指的是產婦與周遭協助其她們「坐月子」的人所作所為。
少吃酸性、鹽或較鹹的食物 -
酸梅、醋、檸檬等酸性食物較具收斂性,多吃會使惡露不易排盡。鹽或較鹹的食物會使水分較難代謝,進而可能增加心血管與泌尿系統的負擔。
不可喝水?米酒水代替 ?-
民俗觀點認為產後喝過多白開水會使身體的水分不易代謝,身材不易恢復,因此坊間多建議產婦不能喝純水,須代以米酒水或其他茶飲。其實本院二十多年來對數萬名產婦進行過產後調理,除非特定體質者(腎臟病、高血壓、嚴重水腫等),從不限制產婦喝水,理由是坐月子飲用的湯汁、藥液、茶飲或米酒水與白開水的水分子進入人體後,吸收或代謝路徑並沒有什麼不同。
身材難以恢復,問題在於體質異常,不應歸咎於喝白開水與否,因此我們認為,根據不同體質,以不同的藥物來協助代謝,才是雕塑身材的根本之道。
多吃炒麻油雞酒 ?-
麻油在中醫屬於溫潤的食材,營養學認為其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亞麻油酸、花生油酸與二十二碳烯酸(DHA),對於產後身體的修復與乳汁營養成份的提升有正面作用。但炒過的麻油較燥熱,應視傷口復原狀況使用,通常產後第 14 天前,麻油以不炒為原則,若須與食物共炒,建議以苦茶油代替。
適量的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與肉類共同烹煮更可促進其脂溶性成份的釋出,進而促進其消化與吸收,亦可增加食慾;但醫學上也發現,過量的酒精,會導致胰臟急性發炎,若嬰兒喝了高濃度酒精的母乳,更可能出現嗜睡、感覺異常甚至過度換氣的現象。所以,酒的添加,應依個人體質與酒精耐受程度,適量佐用即可,過多可能造成傷口惡化,不可不慎。
藥物調理 -
「台灣人喜歡自己當醫生」,加上一些常見中藥如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在一般中藥房、菜市場垂手可得,「自己當醫生補自己」已如家常便飯,月經來吃四物湯補血,產後吃生化湯幫助子宮收縮,手術前後吃些八珍湯或人參、黃耆,寒流時來個十全大補湯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然而,這樣進補的結果,並未達成人們冀求的健康狀況;我們在臨床上發現,這些喜用中藥進補的人,反而成為醫院的常客,殊不知既然是藥物就有其適應症與副作用。
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生產後要吃生化湯來幫助子宮收縮,卻不曉得自古以來象生化湯因藥物組成與劑量的不同,就有數十甚至上百種。中醫一向強調「辨症論治」,大意是指「調理不同體況的人,會用不同的藥物」,換句話說,吃同一帖藥,因每個人體質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強調,產後坐月子,不應草率行之,尊重醫師的專業,方為上策。
生產前或剖腹產前先進補 -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所謂「補藥」,通常是溫熱性質的中藥如黃耆、人參、當歸等;這些藥都有其特殊用法,甚至不宜於生產前或手術前單獨服用。
有研究報告指出 - 黃耆、人參因為是補氣藥,剖腹產前獨用有可能因為氣血循環過於旺盛而造成產程大量出血;自然產前單用,則有可能因為補氣升提的效果,而造成陣痛暫停、甚至產程遲滯。 建議這些藥物應於醫師指示下服用,切勿自作主張
產後一定要吃生化湯、十全大補湯?
一般體質的產婦,產後吃生化湯,可以補血並幫助子宮收縮以排除惡露;但如上述,每個人的體質與狀況不同,因此適合吃的生化湯也需經醫師診斷、處方再行服用,通常從第一天到第三天開始,約需吃 5 至 10 帖。至於十全大補湯,因為可以大補氣血,多在坐月子的第 4 週後才開始服用,而藥物組成與劑量也會因人而異,一般吃 3 至 5 帖,甚至更多。
有的人體質特殊,或生產前後有特殊狀況(如產後大出血、妊娠糖尿病、子癇症等),並不見得會給予這些處方。總之,經醫師診斷後,處以適合個人體況的方藥後,再行服用,是確保身體順利復原的不二法門
中醫部婦科 主治醫師 曹榮穎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