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6/10

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 最怕引起食道黏膜病變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消化系 許樹湖醫師

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當胃酸逆流至食道,刺激食道黏膜,會引起心窩灼熱及胸痛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

胃食道逆流的病因主要是下食道括約肌過度鬆弛所致。事實上,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況原本就會有些許的胃食道逆流,但藉由唾液流入、食道蠕動及下食道括約肌的緊閉,一般是不會出現症狀的。然而,當下食道括約肌過度鬆弛,抵擋不住胃酸逆流,就會發生胃食道逆流的現象。

下食道括約肌會受到食物、藥物與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像是巧克力及高油脂食物就容易讓下食道括約肌較為放鬆;抗氣喘藥、高血壓藥物(鈣離子拮抗劑)、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鎮靜劑等藥物,也會使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下降。

此外,有些人食道與胃交界處的結構改變(如:食道裂孔疝氣),同樣會讓胃酸逆流至食道。肥胖的人或容易脹氣的人,因為腹腔內的壓力增加,常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如果用餐後就在床上躺平,胃中的食糜因重力改變,也容易逆流至食道。

常見導火線及相關症狀

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有心窩灼熱感、胸骨後疼痛、胃酸逆流及吞嚥困難等,經常在攝取甜食及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或暴飲暴食之後出現。有些人在夜間睡覺時採取平躺的姿勢,以致胃酸逆流嚴重而無法安眠,不免影響隔日的精神狀態。

此外,胃酸有時會逆流到喉嚨及耳鼻,甚至逆流至氣管,引起像是喉嚨痛、聲音沙啞、咳嗽、氣喘、頭痛、鼻竇炎等食道以外的症狀。常常有患者因為只出現食道以外的症狀,先到耳鼻喉科或胸腔科就診,最後懷疑是胃食道逆流引起,才被轉介到腸胃科。

食道黏膜病變必須定期追蹤

醫師診斷胃食道逆流會詳細問診,評估症狀是否符合,也會嘗試給予制酸劑等藥物,如果服用後症狀改善,即可確定是胃食道逆流。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患者,最好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檢視胃與食道交界處的黏膜有無發炎或食道黏膜破損及其他病變。

因為食道在胃酸長期逆流的侵蝕下,少數患者會發生食道黏膜病變,這時做內視鏡可見食道下端有舌型的黏膜自胃食道交界處往食道方向延伸,病理切片化驗則會發現原本的食道鱗狀上皮細胞被柱狀上皮細胞取代,並有腸化生或胃化生的變化,這就是所謂的巴瑞特氏食道。

巴瑞特氏食道是一種癌前變化,大約5%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會合併巴瑞特氏食道,而巴瑞特氏食道有可能逐漸進展為食道腺癌,因此必須定期做內視鏡追蹤。

飲食與生活應注意事項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很重要的是飲食控制生活方式的調整患者應少吃甜食、巧克力、茶、咖啡、酸辣及高油脂食物,不碰菸酒,少量多餐,不可過度飽食,用餐後不宜躺平休息,也不宜吃消夜。

睡覺時,將頭部墊高約10-20公分,可減少胃酸逆流。肥胖的人可藉由體重控制來改善胃食道逆流。

在藥物部分,若須使用抗氣喘藥、高血壓藥物(鈣離子拮抗劑)、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鎮靜劑等藥物,應告知醫師自己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再由醫師來綜合評估。

藥物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第2型抗組織胺藥物、傳統制酸劑及促進腸胃蠕動的藥物等。藥物主要的原理是減少胃酸分泌或減少胃酸作用,以及促使胃部排空內容物來減少逆流。

由於胃酸是胃壁細胞透過氫離子幫浦分泌出來的,直接作用在此處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因此是所有治療胃食道逆流的藥物中效果最好的。

正因為這樣的藥物作用原理,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服用時間,大多是建議餐前,在胃酸尚未分泌前,就先抑制氫離子幫浦的作用。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健保給付規定較為嚴格,胃食道逆流的患者需做內視鏡檢查確診後才能使用,其他藥物只要症狀符合即可開立。

必要時可藉助手術治療

有些胃食道逆流患者使用藥物治療的效果不好或不想長期服藥,這時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常見的外科手術是腹腔鏡胃底折疊術,將部分胃底包裹住食道下段,增加食道下段的阻力,以減少逆流。

此外,隨著內視鏡的進展,亦有內視鏡抗胃食道逆流術可治療難治的胃食道逆流。

醫師的叮嚀

胃食道逆流患者必須避免接觸易使症狀惡化的飲食及藥物,同時調整生活方式。如果常有心窩灼熱、胸痛及食道外症狀,應接受內視鏡檢查評估食道炎嚴重程度及有無病變產生,若發現合併有巴瑞特氏食道,即應密切追蹤與治療,以減少食道腺癌發生的機率。

資料來源:中國醫訊第170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