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7/18

拒絕消化性潰瘍 你的生活方式調整了嗎?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消化系 莊世杰醫師

在消化系門診,因為肚子痛來「求救」的,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天就來了一位35歲的林先生,主訴已經上腹痛1個星期,並說他幾天前才因為頭痛,自行買了止痛藥服用,沒想到頭不痛了,換成一吃完東西就肚子悶痛,難以緩解。經由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在他的十二指腸發現了好多個大大小小的潰瘍,服用治療潰瘍的藥物後,症狀明顯改善。這樣的問題,幾乎每次門診都會遇到,困擾著那麼多人的消化性潰瘍,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拒絕消化性潰瘍 你的生活方式調整了嗎?

消化性潰瘍常常會一再發作

消化性潰瘍泛指因為胃酸過多,侵蝕了食道、胃、十二指腸,導致黏膜受損,較淺的受損稱為糜爛或破皮,較深的受損就稱為潰瘍,較好發於胃和十二指腸。根據統計,大約10-15%的人都曾經發生過消化性潰瘍,男性又比女性容易罹患,而且只要有過消化性潰瘍,80%都會復發,病人不得不一再回診。

為什麼會有消化性潰瘍呢?其實正常的消化道黏膜是有能力抵禦胃酸的,因為表皮黏膜不斷再生和更新,以及碳酸氫離子的分泌,胃酸可以幫助消化食物,卻不會損傷消化道組織。但是,如果受到藥物、酒精、吸菸或刺激性食物的影響,或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黏膜受損,胃酸趁隙而入,侵蝕黏膜下層的組織,當侵犯的組織越來越深,便慢慢形成了潰瘍。

嚴重潰瘍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有了消化性潰瘍,一部分病人沒有什麼症狀,但絕大多數病人都會覺得上腹悶痛,有些病人還會伴隨腹脹、噁心、消化不良等反應。若是胃部的潰瘍,在進食之後,疼痛或許會略為好轉,十二指腸潰瘍則相反,進食後會更加難受。此外,消化性潰瘍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解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或是消化道穿孔造成腹膜炎等症狀,另有一部分病人則是因為反覆的發生潰瘍再癒合,周而復始,致使胃出口或十二指腸變形甚至阻塞而無法進食。

內視鏡是診斷潰瘍的利器

在過去,診斷消化性潰瘍的方式是做上消化道攝影,病人要先喝下顯影劑,再依據X光對顯影劑的流動成像來判斷是否有了潰瘍。近年來因為內視鏡的技術和成像品質越來越好,消化性潰瘍的診斷已改成以內視鏡為主,醫師藉由內視鏡檢查,除了可以定位潰瘍的位置和評估大小,並可依其表現來判別是否有癌變的可能並切片化驗。如果有潰瘍出血的狀況,則會以注射止血藥物或電燒、止血夾等方式來止血。

很多病人會擔心內視鏡的侵入性和不適感,如果有這樣的疑慮,醫師也會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是否可以在麻醉下操作,以減輕病人緊張和不舒服的感覺。

多數病人只需服藥治療即可

一旦診斷是消化性潰瘍,除了少數病人因為消化道已經穿孔或變形,需要施行手術之外,絕大部分都是給予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方向有三,一是減少或中和胃酸分泌,二是增加消化道屏障,三是控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在過去,藥物只能中和胃酸的酸鹼值來減少潰瘍的傷害,但是效果不彰;70 年代開始有乙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阻擋了胃分泌胃酸的部分路徑;當今的治療主流則是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它可確實將胃酸的分泌減到更少。在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過程中,醫師有時也會使用胃乳將潰瘍隔絕於胃酸之外,藉此增加潰瘍癒合的速度。

病人如果合併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不僅可以避免潰瘍復發,還能降低日後發生胃癌的機率。目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是合併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及特定種類的抗生素,這有許多不同的配方,醫師會根據病人的耐受性、藥物的過敏性或細菌的抗藥性來決定使用何種配方組合。

醫師的話

在忙碌緊張的社會,生活步調快,以致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如果出現腹痛不適等症狀,請立即就醫,適當的診斷和治療可讓你重拾健康。消化性潰瘍患者在藥物治療之外,一定要戒菸戒酒、維持正常生活作息、減少情緒壓力,以及避免止痛藥(如:阿斯匹靈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的使用,潰瘍才不會去而復返。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9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