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9/26

再一次自由呼吸的機會~肺臟移植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外科系副院長暨外科部 主任 方信元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在臺灣每年更有將近七千人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氣喘)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呼吸道長期阻塞,無法透過正常的呼吸功能順利地使氣體進出肺部,進而導致換氣不足。罹病者因長期肺功能缺失,導致有胸悶、呼吸困難等情形發生而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更甚者會因呼吸衰竭而需經氣管插管靠呼吸器維持,對病人或主要照顧人來說,都是項沉重的負擔。

肺臟移植團隊(本文作者前排左一)共同祝賀病人喜獲新生。
肺臟移植團隊(本文作者前排左一)共同祝賀病人喜獲新生。

慢性肺病對人體的影響

肺臟不是沉默的器官,因此每一口深深吸入的新鮮空氣都能帶給人清新的感受。然而當肺臟的換氣功能開始出現問題時,不僅阻礙二氧化碳的排出、氧氣的進入,身體自然反應下也同時會加深加快呼吸動作,導致胸悶氣喘的症狀發生,長期的影響下,罹病的病人到最後甚至是需要靠氣管內插管,以呼吸器輔助呼吸。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國人最常見的一項慢性肺部疾病,通常與病人有長期抽菸習慣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病在臨床上通常可以觀察到病人肺部比正常人大上許多,然而,這個比例上較大的肺並不表示擁有更多的肺活量,其功能反而是比正常人要差的。脹大的肺部常會呈現肺氣腫的情形,這是由於肺部本身細部支氣管的阻塞,影響到正常肺部氣體的進出交換,使得氣體不斷堆積在彈性疲乏的肺裡,進而導致肺脹大呈現氣腫的狀態。而阻塞的細支氣管更因痰液無法順利排出,使得肺組織反覆發炎,更進一步損害肺組織。

目前的醫療雖然已相當進步,有許多輔助性藥物可以幫助改善細小支氣管阻塞、減少肺組織發炎情形,但對於已經受損的肺部並無法進行修復。如此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人所能做的亦僅僅是保護好肺部,儘可能避免受到更多的污染與傷害。

肺臟移植帶來的新希望

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免疫抑制劑上的進步,使得肺臟移植手術成為了末期肺病病人治療上的新選擇。近5年來本院肺臟移植團隊也積極地為了末期肺病病人擁有再自由呼吸的機會進行移植手術,移植手術很精密,術前需要做詳細的各個器官功能檢查,病前定期回診控制肺部的問題,我們會將病人的資料做配對,以期等到一個適合的肺臟。等待器官的過程很漫長也很突然,病人可能突然就接到醫院的來電告知配對成功,這可能發生於凌晨也可能是半夜,然後整個醫療團隊也會陪著病人一起到醫院做準備。手術的過程約8~10個小時,病人就會回到加護病房,由專業的醫療照護團隊24小時不間斷的照護,病人脫離呼吸器之後轉到一般病房,並漸漸地開始享受這個前所未有的新肺,病人會再次發現原來呼吸是如此的輕鬆愉快,再也不用喘吁吁了。病人常常欣喜若狂向我們表示,這是好久以來再一次可以好好地擁有人生的自由。唯接受過肺臟移植的病人須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並門診追蹤,同時須改掉會影響肺部功能的不良習慣,如吸菸等,如此方能使新肺長久使用。

那些疾病適用肺臟移植?

適於接受肺臟移植的疾病包括肺氣腫、不明原因肺纖維化症、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囊性肺部纖維化症、矽肺病、支氣管擴張症、阻塞性細支氣管炎⋯等。這些病人通常長期在胸腔科門診追蹤,同時接受因疾病所引起相關性症狀的治療。然而,疾病隨時間進程惡化、肺功能不斷缺失,進而導致末期肺病的情況產生時,即可能需要肺臟移植的介入。

移植是相當重大而嚴謹的醫療行為。一方面捐肺者遺愛的肺臟得來不易,同時受贈移植肺臟病人於移植後必須嚴格地接受規律的服藥及追蹤,因此,所有可能需要接受肺臟移植的病人均需在接受移植前接受審慎的評估。當病人有無法控制的感染症狀、為愛滋病帶原者、肺結核未完全治療、有惡性腫瘤、心智不全或無法長期配合藥物治療、肝硬化凝血功能異常、藥酒癮⋯等情況時,是無法成為肺臟移植的受贈者。

肺臟移植後,再一次大口呼吸

中國附醫自2013年起,在院方及器官移植中心鄭隆賓院長傾盡心力支持下,由敝人自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肺臟移植後回國進行肺臟移植相關計畫,至今已完成10例肺臟移植手術,為中南部之最。在秉持盡力幫助病人的理念下,我們的肺臟移植團隊經手過許多病況複雜的病人,包括年紀最大的70歲病人、接受過骨髓移植的病人,甚至是第2次接受肺臟移植手術。

移植的成功往往繫於團隊通力的合作,而病人本身則必須被視為是團隊裡最重要的成員。團隊以病人為中心,給予各種方面的支持及治療。唯有肺臟移植受贈者堅強的求生意志力,配合移植團隊多專業的治療追蹤,方能使病人重新體會到順暢呼吸的痛快感,不再被氧氣瓶限制自己前進的腳步,再一次迎向生命中的美好。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92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