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20/7/1

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大腸直腸癌懶人包1

大腸直腸癌高居我國十大癌症之首已超過10年,許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體重減輕時,部分病人甚至已經是第3、4期,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到底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有哪些呢?

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一、年齡增長:

根據統計有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是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增加了許多40-50歲的患者,甚至是30多歲。

二、有家族史(近親罹癌):

罹患大腸直腸癌病人的一至二等親(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家屬,會比沒有這樣癌症家族史的人罹病率高出許多。

三、相關病史

  • 腺瘤性瘜肉(Adenoma):

腺瘤性的瘜肉本身是良性的,可是如果持續分化異變是有機會轉變成惡性瘜肉。是否有惡性變化與瘜肉的大小有很大的關係,瘜肉愈大變成癌症的機率就愈大。

一般而言,小於0.4公分以下的腺瘤發生癌變的機會很低;但如果大於一公分,有接近10%的機會有癌細胞產生,甚至二公分以上的瘜肉,則有近50%的機會會變成癌症。

腺瘤性瘜肉以管狀腺瘤(tubular Adenoma)最多,其他還包括絨毛樣腺瘤(villoue adenoma)及絨毛樣管狀腺瘤(villous-tubular adenoma)等。

  • 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有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的病人,患病時間愈長,容易讓腸黏膜因為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發育不全而轉變成癌症,使得到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高出一般人的4-20倍。

  • 遺傳性症候群:

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P,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通常在青春期之後,大腸內就出現上百顆甚至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瘜肉,大部分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患者會有APC基因的突變,而這些腺瘤性瘜肉慢慢長大,細胞會分化不良,最後變成腺癌。所以罹患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的病人除了需要密切追蹤外,必要時要接受預防性大腸切除術。

遺傳性非瘜肉病性大腸癌(HNPCC,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也稱為Lynch syndrome,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根據阿姆斯特丹診斷標準如下:

  1. 家族中至少有三位成員罹患大腸癌,其中兩位需要為一等親
  2. 至少有連續兩代成員罹病
  3. 至少一位成員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下。

四、不良飲食:

飲食習慣改變,烹煮方式多燒烤、油炸,且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肪低纖維飲食。許多的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食物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而且攝取紅肉比攝取白肉(雞肉、魚肉)還多的人,最主要是因為食用紅肉後產生膽酸的比例較食用白肉高出許多,因而使得突變基因變強,罹患機會將更增加。

五、肥胖(體重過重)、缺乏運動:

有研究提出體重過重及不常運動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六、不良嗜好-抽菸、喝酒:

抽菸會增加肺部瘜肉的產生,也是公認的致癌物;酒精熱量高也易造成肥胖。

七、環境的改變:

居住環境污染源增加也可能是癌症增加的原因。

資料來源:大腸直腸癌知多少(上) 高危險族群要注意

掛號連結:

消化內科(腸胃肝膽)大腸直腸外科

延伸閱讀:

大腸直腸癌懶人包

  1. 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2. 大腸癌七大常見症狀
  3. 大腸癌部位及相關症狀
  4. 大腸癌診斷方法
  5. 預防大腸癌 掌握5要點
  6. 大腸癌5種治療方法

細胞治療導讀: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