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8/13

用餐後膽絞痛 膽結石爆警訊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消化系 余承儒醫師

「為什麼吃完東西後,老是覺得上腹部悶悶痛的呢?」43歲的李小姐是職業婦女,工作忙碌,三餐老是在外,吃飯時間也不固定。最近因上腹痛就診,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並無異常,做了腹部超音波檢查才發現是膽結石作怪。

用餐後膽絞痛 膽結石爆警訊

膽結石形成原因 

為什麼會有膽結石呢?膽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膽汁組成成分比例改變,例如膽汁中的膽固醇、膽鹽和卵磷脂比例失調,膽固醇呈現過度飽和狀態,進而形成結晶並演變成結石。另外,膽結石形成的前提條件是膽泥生成,如果膽囊長時間未受刺激而收縮,或者膽汁排空不完全,導致膽汁一直停留在膽囊內,其水分不斷被吸收,使得過度濃縮的膽汁泥化,也可能產生膽結石。

依據結石的成分,膽結石可分成膽固醇型結石、色素型結石與混合型結石。西方患者多屬膽固醇型結石,東方病人則多屬色素型結石。

哪些人較易罹患膽結石?

膽結石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並且好發於女性、懷孕、多產婦及肥胖人士。有膽結石家族病史、缺乏運動、體重快速下降、服用雌激素或口服避孕藥、糖尿病、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及接受全腸道外靜脈營養等因素,也會增加膽結石發生的風險。

膽結石常見症狀 

依據臨床診斷及治療方式,醫師一般會將患者分成「有症狀的膽結石」及「沒有症狀的膽結石」。大多數膽結石患者終其一生都不會出現症狀,通常是經由影像學檢查才意外發現罹患了膽結石。 

至於有症狀的膽結石,最常見的狀況是膽絞痛。膽絞痛好發於餐後,特別是吃了油膩的食物之後,患者大多會感到右上腹疼痛,有時會延伸至右側肩膀或肩胛骨下,無論如何改變姿勢都無法減輕疼痛,而疼痛通常會持續30分鐘甚至幾個小時後才緩解。膽絞痛也常伴隨著噁心或嘔吐的症狀,有些人甚至沒有吃任何食物或是夜間也可能突然發作。

主要併發症:急性膽囊炎 

當膽絞痛持續而無法緩解,且出現發燒畏寒的現象時,一定要考慮是否發生了急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是膽結石最常見的併發症,尤其是「有症狀之膽結石病史」的患者更容易發生。根據文獻統計,在追蹤「有症狀之膽結石病史」的患者7-11年間,約有 6-11%的患者發生急性膽囊炎。

膽結石又是如何引起急性膽囊炎呢?大多數患者是因為膽結石梗阻於膽囊管,膽汁不能正常流入腸道,積聚於膽囊內刺激膽囊壁而造成炎症變化。急性膽囊炎患者通常需要緊急接受膽囊切除手術,以避免後續產生更嚴重的併發症。

如何確定罹患膽結石? 

醫師除了會依據臨床症狀表現去判斷之外,腹部超音波檢查因為具有方便、便宜、非侵入性、不具有輻射性且準確性高的特點,是最常被用來檢查有無膽結石的工具。其他如腹部X光檢查、腹部電腦斷層及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檢查等,都可用來診斷膽結石,但是方便性及準確率都不及腹部超音波。

有了膽結石怎麼辦? 

很多患者會問,無症狀的膽結石需要接受治療嗎?根據文獻資料,沒有症狀的膽結石患者在追蹤10-15年的統計發現,僅15-25%會出現症狀。也就是說,大部分患者的一生都不會有症狀,因此不需要處理。換言之,對於無症狀膽結石患者來說,「觀察」就是最好的處理。 

反觀有症狀的膽結石患者,後續再發生症狀,甚至引起膽結石相關併發症的機率是非常高的,而膽囊切除手術就是最能有效預防膽結石復發及併發症的方法。膽囊切除手術分為傳統的開腹手術及腹腔鏡膽囊摘除術,目前以腹腔鏡膽囊摘除術為主流,因其有傷口小、組織傷害少、術後恢復快且住院天數短等優點。有些病人在膽囊切除手術後會有腹脹及軟便的現象,不過症狀多屬輕微,不須特別處置也會逐漸自行改善。 

治療膽結石還有口服膽鹽藥物將其溶解的方法,此法是運用藥物的藥理作用去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以利於結石溶解,但此法只適用屬於膽固醇型結石、無明顯鈣化、結石小於0.5公分且膽囊功能良好的患者。東方人膽固醇結石的比例少,故多不適合使用。

膽囊切除的後遺症 

病人常擔心膽囊切除後,沒有膽囊會影響日後的生活,其實這是過慮了。膽囊切除對身體最主要的影響是對油脂的消化較差,不過影響也不大,因膽汁是由肝臟製造後再經由膽道流至膽囊,膽囊的功能只是儲存及濃縮膽汁,膽囊切除後,膽汁會直接經由膽道流至十二指腸,幫助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膽囊切除後,通常只要避免一下子吃進太多油脂類食物,就可減少因膽汁無法適時供應而產生消化不良或腹瀉等症狀。

醫師的叮嚀

膽結石雖然和個人體質有關,但是肥胖、缺乏運動、吃太油、不正常飲食及經常空腹等,也是引發膽結石的重要因子。要預防膽結石,最重要的就是三餐正常,避免攝取過多脂肪,規律運動及控制體重。 

若是已經有了膽結石,首要之道是避免因飲食引發的不適,故須採取低脂飲食,但絕對不要 是「無脂」飲食,因脂肪也是人體必需營養素。 

至於接受膽囊切除手術後的病人,不必採取低脂飲食,但也並非不忌口,飲食只要均衡及避 免暴飲暴食即可。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57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