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21/2/24

MAKO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傷口小疼痛少住院天數少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人工關節中心 副院長 許弘昌

台中市77歲林姓鐵路局退休人員的男性患者,平日有固定運動習慣大約每日步行6公里,多年前開始出現左膝內側關節疼痛,因疼痛造成平日運動習慣改變,故至門診求診。個案表示10年前右膝曾接受傳統全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時間長、傷口疼痛且術後需要接受數個月的復健治療,不堪其擾,進而影響生活品質。

人工關節中心副院長許弘昌|MAKO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關節中心醫療團隊與二位患者合照。(左3)人工關節中心副院長許弘昌、(左2)72歲黃先生、(右3)77歲林先生/公關室提供

經許弘昌副院長使用新式機器人手臂_MAKOplasty(立體定位機器手臂輔助膝關節置換術)置換左膝關節,病人術後即可下床,不需要面臨手術後復健,病人亦表示術後疼痛感明顯降低,活動角度較傳統手術大,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天天往復健科報到,在經歷傳統手術及機器手臂手術治療後表示,更能感受病患新式機器人手臂微創手術之優點,勘稱為退化性關節炎病患治療之福音。

以MAKOplasty執行手術,其優點除了傷口小、精確度高,更能大幅保留健康骨骼等手術成效,深受醫學界與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肯定。加上手術中可依病人的膝關節動力學條件做即時的假體位置調整,讓病人在術後很快就能貼近自然的膝關節活動。

人工關節中心副院長許弘昌|MAKO機器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左)77歲林先生、(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工關節中心副院長許弘昌/公關室提供

中國附醫人工關節中心副院長許弘昌表示,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因需要使用許多參考點,對人體組織破壞多、傷口大,而以新式機器人手臂執行手術則有傷口較小、復原快、疼痛感較低、住院天數少等優點。機器手臂執行前需進行電腦規劃,透過量身打造個人的3D骨頭立體影像,經由影像計算選擇搭配出最適合病人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擺放位置,更能及時調整或確認預定的假體位置,即使處理難度較高的髕骨或股骨關節面,也能準確磨除受損範圍。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