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8/5/7

海嘯恐至 不可輕忽的小中風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部 林馥郁醫師

 先講兩個小故事吧!

陳伯伯一早出門運動,走操場走到一半,右手右腳突然無力,整個人幾乎快要跌倒。陳伯伯機警的立刻向同行友人求助,朋友看到他嘴角歪斜,說話含糊,嚇得趕緊送他就醫。非常幸運的,大約十來分鐘後,剛被送達急診室門口,陳伯伯就感覺手腳力氣逐漸恢復,講話也清楚許多,醫師替他檢查時,他除了血壓偏高,已無任何異狀。經給與口服藥物和注射點滴治療,陳伯伯在急診觀察了一段時間,醫師告訴他這是一次「小中風」(Mini-stroke),或可更精確的稱之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表現,並叮囑他要定期回門診追蹤,每天規律服藥和定時量血壓。

海嘯恐至 不可輕忽的小中風

王媽媽快80歲了,除了高血壓,身體其實並沒有太大問題。老人家總覺得吃西藥傷身,所以降血壓藥雖拿了,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吃,更沒有每天量血壓的習慣。最近家人發現王媽媽動作愈來愈慢,走路步伐愈來愈小,記憶力也有些退化的情形,掛了神經內科門診,作了腦部斷層掃描檢查,醫師說王媽媽腦部有一些「小中風」的表現,也就是有許多的「腔隙型腦梗塞」,因此特別叮囑王媽媽,一定要好好的控制血壓。

 暫時性腦缺血  發生嚴重腦中風的先兆

醫師常對患者說,你這是「小中風」。到底「小中風」一詞代表什麼意思?由於不算正式的醫學名稱,每個醫師在使用上,心裡可能有不同的想法。這裡就分別介紹小中風在上述種情況下的不同意涵。

陳伯伯的「小中風」是「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意思是腦部血管暫時被血栓堵住。在發作當下,患者可能會有的症狀包括頭暈、單眼視力模糊、雙眼注視物品呈現雙影、臉部肌肉歪斜、說不出話來、說話聲音含糊、吞嚥困難、右側或左側手腳無力或麻木、肢體不協調或走路不穩等各種不同表現。

雖被稱作小中風,但實際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緊急程度不亞於真正的腦部缺血性中風,兩者的區別只在於血栓堵住血管時間的長短。若血栓在短時間內自行消解,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若血栓堵住血管的時間太長,造成腦部神經細胞死亡,就是所謂的缺血性腦中風。

研究顯示,患者在出現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後的90天內,發生真正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約在10-15%之間,且多半是在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後的48小時之內發生。換言之,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可說是發生較嚴重腦中風的先兆。

因此,無論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時間長短,都應儘速就醫,由醫師評估危險因子,並依醫師建議,規律服用藥物和改善生活型態等,以期降低之後再中風的機率。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戒菸和規律從事有氧運動,是醫師和患者是否可攜手達到預防中風此一目標的重要關鍵。

 腔隙型腦梗塞  反覆發作有諸多後遺症

王媽媽的例子則是另一種典型。通常患者自己和家屬都不曾察覺其在臨床上有明顯腦中風的病史,卻因為步態變差或記憶力降低,接受腦部的影像學檢查後,才被醫師告知腦部有小中風(腔隙型腦梗塞)的表現。

所謂腔隙型腦梗塞,指的是腦部較小的血管發生堵塞,堵塞部位多半在大腦深部或腦幹位置,預後一般較好,但也有可能遺留嚴重的後遺症。若重覆發生這種型態的中風,可能會導致患者吞嚥困難、容易嗆到、走路不穩、小碎步、反應變慢,甚至記憶力降低。

腔隙型腦梗塞和高血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千萬不要忽視慢性高血壓對腦部的可能危害。

醫師的叮嚀

腦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3位,防治關鍵在於危險因子的矯治。以下的話很重要,所以再說一次:患者無論被告知是「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或「腔隙型腦梗塞」,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戒菸和規律從事有氧運動、按醫囑服用藥物和改善生活型態,絕對是預防腦中風降臨的唯一法門。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54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