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24/2/22

突發藥物過敏正確處置要點

突發藥物過敏正確處置要點

藥劑部 藥師 林穎姍

你是不是曾經去看醫師時,在初診單上看過「是否有藥物過敏?」或是在看醫生時會被詢問「有沒有對什麼藥物過敏?」到底所謂的藥物過敏是指什麼呢?當藥物過敏發生時,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如果突然發生藥物過敏該如何處理,或是要怎麼做才能預防藥物過敏的發生呢?

認識藥物過敏與副作用的不同

藥物過敏是指服用、塗抹或注射藥物後,體內的免疫系統對某特殊藥物所產生的防禦或攻擊反應。任何人都有可能產生藥物過敏反應,且發生的嚴重程度和機率會因體質而有所差異,也可能會受到性別、病史、遺傳和年齡等影響。藥物過敏與藥物副作用兩者的不同,在於副作用是可以預期的不良反應,而藥物過敏則不能預期。一般的藥物副作用跟免疫反應較無相關,而與其劑量相關,劑量越重,多數人都可能感受到不適。藥物過敏大多則是非預期的,跟劑量比較沒關係,如果你對這個藥物過敏,就算只接觸到一點點,也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為什麼使用同樣的藥物,有人會過敏,有人卻不會?因為過敏有特異性,每個人身上本來就帶有不同的基因,疫系統對外來藥物的反應也不全然相同。

症狀發生的時間點

根據症狀出現的時機,可以把藥物過敏區分成「立即性」和「延遲性」兩種。立即性藥物過敏會在服藥後一到兩個小時產生症狀,常見的誘發藥物包括盤尼西林類抗生素、顯影劑、麻醉藥劑、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等。而延遲性藥物過敏可能幾個小時、幾天或是幾個星期之後才出現症狀,最常見的誘發藥物包括:抗癲癇用藥、抗尿酸藥、抗生素、非類固醇消炎藥等。

常見引發藥物過敏的藥物種類

一般來說,引發過敏的藥物因人而異,不過其中有幾類是比較常見的,像是抗生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抗癲癇藥、降尿酸藥、抗病毒製劑。

● 抗生素:盤尼西林類、頭孢菌素類
● 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藥:Diclofenac、Ibuprofen
● 抗癲癇藥:Lamotrigine、Phenytoin、Carbamazepine
● 降尿酸藥:Allopurinol、Colchicine
● 抗病毒製劑(包含愛滋用藥):Abacavir
● 顯影劑(檢查用)
● 鴉片類止痛藥
● 麻醉藥(手術用)

藥物引發的過敏症狀有輕有重,初期的輕症離不開六字口訣「疹、破、痛、紅、腫、燒」,可能會皮膚或嘴唇有紅腫、起疹子或破皮的症狀,有些人也可能會有發燒或喉嚨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而嚴重的藥物過敏可能會致命的,像是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和毒性表皮壞死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SJS/TEN發病的前兆也可能像一般輕微藥物過敏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但是如果有接著發展出全身性暗黑色紅斑、會脫落的水泡,眼睛、口腔、黏膜發炎潰爛時,就要小心是這兩種嚴重的藥物過敏。這兩種疾病都會導致表皮細胞壞死,嚴重時就如全身燙傷的病人,全身皮膚壞死裸露,甚至併發敗血症或器官衰竭而致命。

突發藥物過敏時應如何處理?

遇到藥物過敏時的常見處理方式是先停止給藥,可能會選擇使用具有類療效的藥物或是另尋方法,醫師也可能視情況給予抗組織胺之類的抗過敏藥以減緩過敏反應,如遇兩種嚴重併發症(SJS/TEN)則會比照燒燙傷病人處理,像是給予靜脈輸液來補充水分。
如有疑似出現藥物過敏症狀時,應先停藥並儘速攜帶正在服用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回診就醫。民眾可以先釐清藥物過敏發生的時間、部位還有產生哪些症狀,也應告知醫師是否有同時使用其他藥品或食品,包含中草藥、健康食品等,方便醫師判斷造成過敏的原因並及早處理。事發過後,民眾可以在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曾經過敏的藥物、請醫師將過敏藥品註記於健保IC卡中,或上傳登載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中。領藥時再請藥師幫忙核對,以確保用藥安全。民眾也可以透過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上網通報。

結語

藥物過敏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頻率並不低,我們應認識自己的用藥,並多觀察自己服藥後的狀況,才能及時發現藥物過敏並保護自己免於陷入危險。

案例分享

筆者在2023年確診Covid-19時,有服用一些症狀治療的藥物,在吃藥後的一小時內便出現如左頁圖示皮膚紅疹的症狀,當下就有先停藥,然後拍照並留下吃藥的日期時間,也留下了當時的藥袋,方便後續提供給醫師釐清造成藥物過敏的原因以及做後續處理,預防再次發生。

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
• 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
• Uptodate: Drug hypersensitivity: 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features、An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drug allergy

資料來源:中國醫訊第221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