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癌症悄然侵襲年幼生命,治療的每一步都格外艱辛,宛如一場與癌症比耐力又拚時間的馬拉松賽。年僅六歲的陳小妹妹確診神經母細胞瘤,且病灶已多處轉移。她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接受三週連續質子治療,目前腫瘤已受到控制,病況穩定,正持續接受後續免疫治療。相較傳統放射線療法,質子治療能精準治療腫瘤、降低副作用,尤其適合發育中的兒童。中醫大附醫團隊結合專業與關懷,以先進設備與「醫者人母心」的溫柔守護,為病童點亮重獲健康的希望之路。
陳小妹妹六歲時因摔倒撞到右腳膝蓋後出現跛行,就醫過程中症狀未解,輾轉來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由兒童神經科轉介至血液腫瘤科余登揚醫師門診。經一系列影像與組織切片檢查,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且已有多處腦轉移及骨轉移,需接受化學治療、手術、幹細胞移植、放射線與免疫治療等多種療法,對孩子而言挑戰尤為巨大。
中醫大兒醫血液腫瘤科余登揚醫師表示,神經母細胞瘤為源自神經脊索的惡性腫瘤,依據2023年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報告顯示,該年度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的18歲以下兒童共有25名,是台灣兒童常見癌症之一,症狀包括腹部腫塊、腹痛、呼吸窘迫或脊髓侵犯的神經系統症狀,有轉移的兒童常表現發燒、骨頭痛和體重減輕等症狀。因症狀通常不具特異性,診斷十分困難。
中醫大附醫放射腫瘤部梁基安部主任說明,阿嬤擔心傳統放射治療可能影響孫女未來的身高與內分泌發育,在醫療團隊建議下選擇副作用較小的質子治療。質子治療具備物理特性,可精準控制能量釋放位置,集中破壞腫瘤細胞,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傷害,尤其有助降低未來成長遲緩、內分泌失調與次發性腫瘤的風險。
為期三週療程期間,每日需長時間保持靜止不動。為提升陳小妹妹適應力與配合度,質子團隊於治療前安排模擬躺位與室內體驗,療程中播放她喜愛的音樂與故事,讓年僅六歲的她在無需麻醉的狀況下順利完成所有治療,勇敢、配合度高,讓醫護人員印象深刻。
中醫大附醫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林亭君表示,陳小妹妹接受治療期間自己正懷有身孕,回憶自己在美國賓州進修質子治療時,當地兒科腫瘤醫師坦言「有學齡前孩子的醫師通常不會接治兒癌個案」,原因是難以承受那份心理壓力。除了提供完整治療方案,更要設身處地理解家屬情緒與需求,給予實質與情感上的支持。
中醫大附醫質子治療中心趙坤山院長指出,中醫大附醫於2024年7月啟用中部首座質子治療中心,讓陳小妹妹得以就近接受Varian ProBeam® 360質子系統治療,免於長途奔波,不僅提升中部癌症治療水準,更為病童提供最適切的治療選擇。質子治療的價值不只是控制腫瘤,更在於守護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份可能。對他們而言,未來不再只是奢望,而是真實可及的夢想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