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019/8/19

心臟衰竭中醫介入,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內科 陳暐棣醫師

根據2019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最新公布的心臟衰竭治療指引,心臟衰竭患者若由多科別組成團隊介入照護(Multidisciplinary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s , MDP),能有效降低整體再住院率達24%。經診斷心臟衰竭後,此類患者常在反覆惡化住院之間更加損失心臟功能。因此,多科別介入治療與協助維持生活品質、降低再住院率,已經是目前的醫療趨勢。

心臟衰竭中醫介入,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人體的心臟負責供應血液給所有器官,當打出的血液不足以提供全身器官使用,稱為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導致循環血量不足,造成身體機能整體降低,腸胃道蠕動緩慢,造成腹脹、食慾降低、便秘或腹瀉;腎臟水份代謝功能異常,小便量少、水腫(包含肺水腫,所以會有咳嗽、喘、端坐呼吸等症狀);肝鬱血、肝功能異常;腦部血液供應不足,產生昏昏欲睡、健忘。常見造成的原因有肥胖、老化、心肌梗塞、狹心症、高血壓、糖尿病等。

中醫介入如何幫助心臟衰竭患者?

中醫處理心臟衰竭時,除了治療心臟本身之外,還同時處理共同支配血液循環的肝、脾,與水份代謝的肺、脾、腎等臟腑。心臟衰竭時,人體的陰、陽、氣、血都有所虛損而失衡,因循環障礙造成的病理產物—痰、水、瘀都已經交雜,在中藥的使用上,「清」與「補」都需要並行,不是單一方劑、單味藥物、單一治則就可以涵括處理,需借重中醫師的專業處方,隨時調整變動的。

另外,心臟衰竭常見會導致喘、腫、累,常由水份蓄積所造成,特別可以借重多元的中醫用藥改善水份代謝的特長,從宣肺、強心、健脾、補腎來達到增進水份代謝的能力,可以幫助心臟衰竭患者,更快獲得症狀上的緩解,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再總是感到疲勞無力,對於生活保有探索的動機與熱情。

相關文章

至頂